改造沙漠戈壁,再造中国系列(其八)
气候变暖,暖湿带北扩,北方地区一年两熟完全可以做到
全球气候变暖,暖湿气候带北扩,这一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国内鲜有报道,但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动土地带的永久动土融化可是常见于报道之中的。
动土地带的夏季
我国传统的一年一熟地区,年有效积温提升幅度较大,完全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的程度。只是因为两熟耕作制度的不健全,加上农民传统习惯,更兼粮食价格没有体现粮食价值,农民对两熟的积极性不高。故此,两熟的耕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只在极少的地区,或部分小区域内进行了试验。
除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较好的耕地,我国还存在大量的旱地,这些旱地因为完全的靠天吃饭,丰产性能力不强,因此逐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但还有很多地区撂荒严重。旧时代的很多雨季抢种田块,望天收田块基本撂荒殆尽,但耕地面积提升潜力仍然存在。
近期,又能从大量的自媒体视频中看到局部地区,对这些旱地地块和缓坡地进行了梯田改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证明了我们的注意力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转移,部分人员在城市的数十年奋斗中没有忘记乡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晚年回到乡村,振兴乡村。
南方山地梯田改造
黄土高原梯田
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及其它原因,国际粮食价格连年上涨,作为谷物主产区的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连年干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粮食歉收,南美大平原洪旱交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连年减低,非洲地区旱情严重,作为高原水塔的乍得湖面积大规模缩减,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无法保障持续的丰产。
加之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更加助推了粮食价格,年至今,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七成,而且还在持续走高当中。市场越是缺粮,各粮食输出国为了保障本国供应,就越是惜售,只会在更大程度上推高粮食价格,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全球性问题。
甘肃黄土区梯田
粮食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除了从高产品种、土地基础建设、保障土地红线这些方面下了大力之外,说实话还没有更多的办法,因为这些年我们面临的粮食安全压力不大,但随着全球粮食供应趋紧,我们能从国外购买到的粮食会越来越少。
为了保证“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我们不得不从其它方面去想办法,像今天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改革,就是在不增加耕作面积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供应比例达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一种方式。如果加上因暖湿带北移增加的可耕作旱地面积,我们能把这个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
蔬菜在中式烹饪中占比超过百分之七十
气候变暖之后,很多地区的农民,依然保持了从前的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早早料理完天地,就去城市打工了,因为对于第二季作物来说,还是打工赚得更多一些。这些年,物价上涨造成的粮价倒挂,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跌。
胡麻又称亚麻,是旱地重要的油料作物
就目前乡村的情况而言,当六零、七零人员不再是乡村主体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连种地的农夫都找不到。甚至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城镇人口返流回村工作的情形,因为城镇竞争激烈,当乡村存在人力资源缺口之后,工价就会上涨,相比城镇而言,乡村的钱会更加好赚。
当前农田劳作的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我们应该提前未雨绸缪,无论是从智慧农业也罢,从集约化土地耕作也罢,要尽快改革这些乡村地区的耕作制度,增加数成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供应量。
糜子是一种重要的旱地作物
至于旱地,则可以扩大旱地高粱、糜子、谷子、箭舌豌豆、黑豆的种植面积,这些谷物、豆类,都具有耐旱、耐瘠薄的特点,且旱地的肥料利用率搞,只需水浇地一两成的化肥,就能起到极好的增产效果。
青灵灵的豌豆田
指望从国际市场上高价买粮,基本是不显示的,国际冲突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之下,粮食种植面积会进一步降低,到那个时候,我们不往外拿粮食,就是好的了,想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那得背上养活不起自己的骂名的。
曾经耕作过的旱地遗迹
即便是那些北纬40度附近的冷量地区,在小麦或莜麦出穗期,就可以混播蔓菁、胡萝卜等蔬菜作物,等麦收后,会有接近两个月的生长期,也能很好地收获大量的蔬菜。如果能紧茬种植,甚至可以再收获一季生长期60天的糜子或荞麦。
荞麦也是一种雨收作物
粗粮的价格比精粮高,虽然有着低产的缺点,但完全可以通过改良,将这种缺点进行弥补上。我们因为不能从国际获得足够粮食的缺憾,完全可以从耕作制度中得到弥补。
暖湿带北移,对农耕文明来说,就是最大的战略机遇期和最大的发展窗口期,能用粮食收割世界财富的机会,需要等多少年才能出现,时不我待,此时不珍惜,届时悔之晚矣。
因为粮食这东西,不是可以工厂造出来的(工业化合成的淀粉只能作为培养基质),而是需要从土里种,要等一个完整的生长期才可以收获得到。
暖湿带北扩是真实发生的
以上是仅代表作者观点,在西部广阔的沙漠戈壁,还存在着很多的拦路虎,挡道石,为了子孙后代,我相信一切艰难险阻,都可化为鞭策前进的动力,欢迎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耕读,既耕且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