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208874.html中非关系为什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深?习近平主席指出,关键在于双方缔造了历久弥坚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那就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这一精神,是中非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65年来,中非在发展振兴的征程上走出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合作之路。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非关系发展新亮点。
湖北对非合作起步早、领域广,在科技、产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成果丰硕。
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倡议设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年2月,科技部批复湖北省牵头建设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揭牌。
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国家开放创新战略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三条主线”,服务科研、产业、人才“三大版块”,在光电信息、空间技术、农业、资源环境、能源、公共卫生、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领域给湖北与非洲的合作再添高水平平台。
中非友谊历久弥坚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理科学与遥感等领域展开合作研究。这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心。
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上联合探索,实现了水稻亩产增长3倍。这是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
几十年来,中国一如既往将最新科技成果无私地送到非洲大地,造福非洲人民改变生活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年起,中国连续12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已在非洲修建了1万多公里铁路、近百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多所学校、多个医疗设施和45个体育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书写了团结抗疫的时代佳话。
湖北与非洲的情缘,由来已久。
年4月,应阿尔及利亚*府请求,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下,我国派出第一支以湖北医务人员为骨干的24人医疗队远赴非洲,帮助刚刚独立的北非之国,由此掀开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湖北与大多数非洲国家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同时紧抓国家大力鼓励对非合作的契机,结合自身科教优势和已有工作基础,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个科技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紧密合作。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牵头在肯尼亚建设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是我国*府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分别与南非、莫桑比克等国家围绕水资源利用、循环再生材料创新、农作物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在非投资的数百家鄂企,不少已经成为非洲知名品牌企业。
科技合作走在前列
25年前,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生王青锋赴乍得帮助恩贾梅纳大学建设实验室。至此,他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过非洲。肯尼亚山、恩贡山、乞力马扎罗山等非洲大山密林深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非洲是人类植物的宝库,也是科研人员心中的宝地。”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的王青锋说。
中非科技合作,湖北走在前列。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牵头建设。
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依托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培训推广。
中国信科集团先后开展了阿尔及利亚电信国家骨干网西部环、摩洛哥全国接入网、南非光缆本地化、肯尼亚水底光缆敷设等一批项目建设。
武汉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非与地方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实施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光纤光缆,推动形成海上、陆地的光通信商业闭环。
安琪酵母(埃及)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非洲最大、最先进的酵母生产企业,年埃及总理穆斯塔法·玛德布利现场考察安琪酵母埃及工厂,高度肯定“中国智造”为埃及作出的贡献。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铁大桥局承担设计和施工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被当地人民称之为“梦想之桥”。
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建设的非洲第一座垃圾发电厂——埃塞俄比亚莱比垃圾发电厂,保证了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3家庭的照明用电。
……
年,“非洲青年科技人员创新中国行”活动走进湖北。这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年)》确定的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来自埃及、肯尼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18个非洲国家青年科技人员纷纷表示,湖北科技成果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截至目前,在鄂非洲留学生已超过人。
携手共赢谱写新篇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因,有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有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湖北科教实力雄厚,81位院士、29万名科研人员,所高校、万在校大学生蕴藏巨大创新潜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新区数量居全国第4位,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8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年,武汉创新指数从全球43位持续跃升到第25位。
湖北产业基础扎实。41个工业大类全部齐全,正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产业集群,“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等产业迈向万亿级。
湖北创新气场强大。省委、省*府坚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建9个湖北实验室,启动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吹响科技强省建设的集结号。
今年8月,省委、省*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围绕人才发展激励、成果转化、财税金融支持、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武汉等地也陆续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的*策措施。全省上下形成抓创新、促创业的同频共振、千帆竞发的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9%;技术合同成交额.59亿元,增长33.78%;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较年全年增长65.71%,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是年全年申报总量的1.36倍,体现了湖北经济的韧性和创新的活力。
当前,湖北正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带动武汉城市圈迸发空前创新活力,包括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在内的一大批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聚势赋能,正在成为支撑湖北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湖北将服务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与非洲国家扩大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打造中非创新合作新高地,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通讯员安庆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