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中国驻尼日尔大使
尼日尔是地处撒哈拉—萨赫勒地区的西非内陆国家,北邻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东部与乍得接壤,南部和尼日利亚、贝宁相交,西部与布基纳法索、马里毗连,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万。自年建交以来,中尼关系虽曾经历风雨,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年伊素福总统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将中尼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年4月6日,中国*府援助尼日尔赛义尼孔切将*大桥奠基仪式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举办,中国驻尼日尔大使张立*和伊素福总统共同为赛义尼孔切将*大桥奠基。
*治互信持续深化,催生出维护世界和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长期以来,中尼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一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尼日尔领导人和执**高层普遍对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有着浓厚兴趣,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认同。面对风雨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逆流而动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霸凌行径,中尼两国领导人都积极向世界表明了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和平的坚定决心。今年以来,随着尼日尔再度成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尼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务实合作稳步发展,来源于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中国和尼日尔对实现国家发展有着相似的向往,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也有着同样的渴望。当前,中尼合作几乎遍布尼日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惠及尼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国已经是尼日尔第一大投资国、第一大工程承包方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无论是首都尼亚美的孔切将*体育场、医院以及连接尼日尔河南北两岸的大桥,还是迪法大区的阿加德姆油田、津德尔大区的炼油厂,都是中尼互利合作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而伊素福总统领导下的尼日尔*府和人民也在为实现“尼日尔复兴计划”、尼日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尼日尔人养活尼日尔人”粮食自给自足规划等一系列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相信,对减贫、脱贫的共同渴望,在未来还将继续为中尼两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创造新的机遇。
▲年6月10日,驻尼日尔大使张立*与尼人道救援和灾害处理部长马加吉、尼公共卫生部办公厅主任阿纳尔及世卫组织驻尼代表安雅等共同出席中国*府援尼第二批抗疫物资交接仪式。
人文交流方兴未已,源于疫情无法阻挡的友好情谊。中尼两国虽然相距万里,但近年来,两国包括高层交往在内的各层次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过去几年里,不仅尼日尔总统、总理、执**主席等高层*要先后赴华交流,每年还有数十名尼日尔学子获奖学金赴华留学,两百余名来自外交、经济、文化等各界的尼日尔朋友赴华交流培训。不仅如此,中国驻尼使馆还连续三年与尼日尔武术协会合作举办“中国使馆杯”全尼武术锦标赛,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也在时隔二十多年后于近年再次访尼。年,尽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尼间原本日益便利的交流往来,却没能阻断两国相互支持的友好情谊。今年年初,伊素福总统和尼日尔人民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第一时间给予中国*府和人民宝贵支持,尼日尔武术协会更是在全尼武术锦标赛开幕式上拉起了横幅,喊出了“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响亮口号。3月中旬尼日尔出现疫情后,中国*府、驻尼使馆、在尼中资企业以及国内公益组织先后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向尼捐赠呼吸机、口罩、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以解尼医疗防疫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中国和尼日尔共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将人民的生命置于首位和积极团结抗疫,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选择。
▲年6月30日,中国*府援尼日尔*府粮食援助项目交接仪式在尼首都尼亚美举行,驻尼日尔大使张立*、尼人道行动和灾害处理部长马加吉等出席。
时至今日,在中国和尼日尔,疫情的阴霾正逐渐散去,各领域的复工复产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将继续凝聚共识、紧密合作,共同开启友好合作关系新的美好征程。
-END-
责编:王一丹
制作:胡玉霞
编审:卢茹彩
监制:呼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