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洲真实的游牧部落行者阿印 [复制链接]

1#

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是数千年来形成的习惯。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牧场的科学管理运用日益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游牧已经变成草场轮牧了。所以想看到昔日壮观的游牧部落迁徙,非常不容易。没想到我们在非洲乍得,这似乎与游牧不搭的地方,却看到了当地游牧部落迁徙的生动景象。

说起乍得许多人也许不太熟悉,展开非洲地图你可以看到,乍得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地处非洲中心,远离海洋,北接利比亚,东邻苏丹,南与中非共和国接壤,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这些国家不是动乱,就是贫穷,环境可谓恶劣,有这样一些邻居,你说还好的了吗?。乍得国名以境内最大湖泊——乍得湖的名字命名。但是你可不要小看乍得,乍得历史悠久,从公元前年开始已有大量人口在乍得一带聚居,早期的“萨奥文化”曾是非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独立广场,也是这个城市的中心了。这个广场还是中国公司给建的。

乍得有三个特点:一是气候炎热。北部的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较肥沃的苏丹草原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总之就是一个热。二是民族众多。中国有56各民族,而乍得有个民族。北部、中部和东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瓦达伊族、图布族、巴吉尔米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为萨拉族、马萨族、科托科族、蒙当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55%。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居民中44%信奉伊斯兰教,33%信奉基督教,23%信奉原始宗教。三是贫穷。乍得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牧业国家,也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位居全球倒数第三。后来乍得发现了石油,西方国家纷至沓来投资开采,给经济复苏带来了转机。年以来,随着国内局势逐渐稳定,石油收入增加,经济有所好转。

就这些特点来说,它也形成了乍得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惯和习俗。而游牧民族就是其中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他们每年根据下雨的区域来回行走在乍得,寻找雨季中的牲畜食草。在从首都出城前往景区的过程中,恰巧有一队的游牧民族在进行迁徙。这使得我们得以看见令人惊喜和震撼的场景。

随处可见的羊肉摊子。

游牧部落的帐篷和骆驼,部落的妇女衣服都很鲜艳。

驴是游牧部落的主要交通工具,老人抱着羊骑驴搬家。

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牧民小规模的搬迁,这并不太引人注意。只是对驴背上驮着的弯弯的树条感到挺有意思的,一问才知道,那是搭帐篷用的。

这是比较讲究的“驴轿子”。牧民在驴背上装了个带棚的架子,老婆孩子坐在里面可以防止太阳暴晒和遮风挡雨。一看这牧民老公就是个细心人。

老公正扶着老婆上轿。

自动前行的“驴轿子”不用加油,不用挂挡。

路上不论是遇到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友善。

小羊倌和他的“队伍”。

黑人喜欢用头顶东西,连干活的工具都顶在头上。

让人感动的微笑。

在游览途中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迎面而来,立刻吸引了我们。这支队伍中妇女和老人们们骑着驴,带着孩子和锅碗瓢盆,男人们骑着马前后左右的照应着,驱赶着牛羊。一问才知这是一个游牧部落在迁徙。

这对我们来说比看著名景点乍得湖还难得。乍得中部和南部都是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由于乍得经济发展缓慢,那里的部落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旱季,也正是他们前往新的牧场的季节。乍得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多数都过着游牧生活,这应该是他们中的一支。

这阵式有点像古代*队前行,威武雄壮气势不凡,让人充满丰富的想象。

坐阵中央的老妇人有点像杨家将的佘太君,正率领一群妇孺出征。

仔细看才发现她们的怀里还都抱着孩子那。

面对突如其来的长枪短炮“拦截”,小将们还有点羞涩。

阵型也有点乱了。

不过他们很大度镇定,任你长枪短炮哒哒响,很快调整阵型策驴前行。

这位夫人不但抱着孩子还带着小羊,你看小羊的脑袋边是一个小脚丫。

这位骑马的男人应该是部落的首领,怀里也抱着孩子,对我们很友善。

部落的牛群跟在后面。

老太君策驴回头和我们再见了。

被冲乱的队伍开始重整队形前进。

部落首领指挥若定。

小将英俊潇洒。

这是另一个正在迁徙的家庭,老人的装束多像一个游侠。

浩浩荡荡的牛群过来了。乍得的牛有多少,在这里可见一斑了。据说乍得的牛肉是出口的。

放牧几百头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路上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这恐怕是这里独有的游牧部落的风情。

无意中拍到的一幅感人画面,走累了的牧民臥地休息,一个女人正给男人揉脚。

能看到这场面真的是不容易,这不是任何导演所能摆出来的,这就是乍得一些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旅游深入下去要吃很多苦,也不一定每次都会有收获。但总能在行走中发现不一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