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汶川地震,那位让多名师生逃生的校 [复制链接]

1#

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份,北京奥运的圆满召开让中国在世界之林中一枝独秀,万千国人倍感自豪。同时,08年也是充满了苦痛的一年,雪灾、地震,岁月对这个民族从来不曾手软。

但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从不退缩,反而熠熠生辉,叶志平就是其中一位。

时隔十多年,叶志平这个名字已经不再被人熟知,能记得他的,大概除了他的家人,就是那些因为他而完好地活下来的近名师生了。

可怕的地震

年5月12日,一场震惊世界、里氏8.0级的恐怖地震,让四川“汶川”这个地名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脑海里。

地震来袭之时,一切都在一瞬间翻天覆地,路桥开裂,房舍坍塌,水库决堤,地动山摇。

刚刚还各自奔忙的人们瞬间陷入噩梦,许多人的生命顷刻间被灾祸夺走,更多的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在暗无天日中饱尝绝望,又在强大的祖国后盾下滋生希望。

但是叶志平的学生们却是有惊无险地躲过一劫。

据当时脱险的老师回忆,地震发生时,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里的学生和老师正在上课。

强烈的震感并没有造成巨大的恐慌,老师们很快冷静下来,像无数次逃生演习那样,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底下!”

这个时候,如果遇上没有经验的人,可能要么愣在原地,要么拔腿就跑,在人员密集的学校、教室,很可能会造成踩踏事件等不必要的“人祸”。

但是桑枣中学的老师们训练有素,他们沉着指挥,在地震波中让学生们藏在课桌这些结实的掩体之下,同时跌跌撞撞地跑去打开教室门,防止墙体变形致使房门扭曲打不开。

震波一过,老师们便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疏散。

学生们在冲下教学楼的时候,听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喊话。站在楼梯口的老师先是喊了一声“快一点”,随即加了一句“慢一点”。

但是学生们都听明白了。“快一点”是老师怕地震卷土重来,所以让学生们争分夺秒,与灾难赛跑。“慢一点”则是老师们担心学生们自乱阵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每一句都是对学生们的爱护与关切。

正是多次演习的可靠经验,让桑枣中学近名师生安全地逃离了摇晃不止的教学楼,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人伤亡。

为什么别的学校没有这么幸运呢?

因为桑枣中学有位独一无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务正业”的校长——叶志平。

居安思危的校长

自从叶志平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对学校新建的教学实验楼忧心忡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筑公司还不够规范,导致这座断断续续修建了两年多的教学楼落成后,竟然无人敢来验收。

这座大楼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楼梯栏杆松动摇晃,墙缝里填充的是以次充好的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也达不到教学楼的安全标准。

这样的危楼华而不实,年长日久会有开裂坍塌的风险,万一遇上地震,这座楼可能会和纸糊的差不多。

然而学校经费有限,危楼不能拆,那就只有“补”。

叶志平作为校长,肩上担负着厚重的责任,他至少要保证这所学校里师生们的安全。

所以,从年起,叶志平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

叶志平吸取教训,找来正规建筑公司,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给这栋危楼“治病”。

首先,叶志平联系建筑公司切除“阑尾”,即拆除教学楼边质量极差的厕所楼,重新建造了一批符合标准的。

其次,他“以好充次”,去掉了楼板间的缝隙中、海绵一样的水泥纸袋,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了混凝土,这大大提高了楼板的承受力。

再次,叶志平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在他的主张下,建筑工人们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

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这样的改动,让这座危楼的隐患逐步减少,师生们的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但是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这也是危楼不能尽快修复的原因之一。他只好一点点向教育局申请,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地慢慢争取,仿佛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责任大于天,山海皆可平。

教学楼要修整,也要时刻使用,叶志平就见缝插针,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一点点将这栋的16个教室逐步加固、修葺。

旧教学楼的隐患排除,建立新教学楼的时候,叶志平就更加谨慎,要求更加严格。

他深知,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家人的心头宝,安全问题容不得一丝马虎。他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未雨绸缪的校长

这世上没有永远坚固的房子,想要在天灾面前险象环生,还得靠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修葺完危楼后,叶志平没有停下来,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好事,于是,这位闲不下来的校长,把安全教育提上了日程。

从年开始,叶志平每学期都要在全校范围内,落实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学校提前拟定方案,规划好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敲定疏散细节。

他要求道:

1、教室内的学生平时按照9列8行排座,演习时,前四排从前门疏散,后四排从后门疏散;

2、两个班各自排成单行,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

3、二三楼的学生跑快一些,给高层学生留出逃生通道,四五楼的学生跑慢一些,以免造成人流积压;

4、教师站在楼梯拐角处,“查漏补缺”,及时对跌倒、出岔子的学生施以援手;

5、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后,列队在提前分配好的位置。

有规矩,守纪律,才能有条不紊,临危不乱。

叶志平不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