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美国指控中国国防企业援俄,俄罗斯对欧
TUhjnbcbe - 2023/11/23 2:23: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老美做事真绝啊,竟然指控我们中国的“国防企业”通过土耳其和阿联酋转手援助俄罗斯;

俄乌冲突前线,俄罗斯占据主动,泽连斯基承认前线吃紧;

德国总理朔尔茨不想失信于俄罗斯,屡次对俄示好,俄罗斯已经不吃这套

美国对中国援俄指控再度升级

我看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在4号发消息说,中国“国防企业”正在向俄罗斯提供“适合*事用途”的部件,而美国尽管一再尝试切断此类部件通过土耳其和阿联酋输送往俄罗斯,但相关企业仍然成功完成了“数万件”运输。

里面还引用了华盛顿智库“高级国防研究中心”取得的俄罗斯海关数据,说从去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中国共向俄罗斯出口了8万4千批次的物资,都是“*民两用”的产品,包括个人计算机、手机、机械零部件与通讯设备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我们援助俄罗斯的“证据”。

现在俄乌冲突前线,俄罗斯逐渐占据主动,老美真是着急了。

想必各位网友朋友们会关心其中的关键问题,美国对我们的援俄指控,是否成立呢?

晶晶认为,不仅不成立,还涉嫌诽谤。

首先,我们先看美国指控我们出口“*民两用”产品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谓*民两用产品,其实是个对外捏造*用装备出口的好幌子,因为从很多角度来说,*用产品和民用产品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的,很多民用装备自然也可供*用。

想必大家还没忘,之前美国媒体释放假消息,说俄罗斯制造不出来芯片,俄罗斯制造导弹都是从各种电子设备与家电上拆卸芯片,转装到导弹上用。

此次美国对中国的指控,应该也是这种理由,假设我们对俄罗斯出口的电子产品,俄罗斯收到后会把这些东西拆解或改装,以供*用。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导弹等*用武器芯片与普通电子设备芯片并不是一回事,导弹需要处理的信息不多,主要追求稳定性与安全性,其芯片往往落后民用产品数代,所需要的工艺比民用芯片简单得多。俄罗斯完全能够自主生产导弹芯片,根本无需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和半导体部件后自用,基本就是画蛇添足。

俄罗斯进口中国电子产品的真正原因是,俄罗斯是个人口1.4亿的大国,在欧洲关闭对俄出口之后,俄罗斯国内民众仍然需要新的电子设备以及相关零部件;俄罗斯汽车、民航产业在被西方制裁后也需要相关部件来维护保养,中国方面能提供,俄罗斯自然愿意购买。这原本就是正常的贸易行为。

第二,既然是正常贸易,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呢?我们始终坚持和平立场,我们在俄乌冲突期间一直都拒绝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事物资,并积极呼吁各方和平停战。

我们跟俄罗斯的外交与贸易往来,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公平贸易合作原则的体现,容不得其他国家说三道四。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中国作为不参与冲突的第三方,就一直对冲突持中立态度,与冲突各方的外交与贸易也从未停止。

美国指控中国援俄,就是彻底的*治行为,如果说中国援俄,那岂不是印度的嫌疑更大了?去年底,俄罗斯就计划从印度购买多种产品,像飞机、汽车、火车等零部件都包含在内,印度不仅答应了,还用卢比结算。美国怎么视而不见呢?

第三,在美国的一系列指控之中,话术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众所周知,土耳其与阿联酋都是美国盟友,如果中国出口向俄罗斯的商品具有*用价值,完全没有必要通过美国盟友的渠道海运出口到欧洲。

中俄本身是邻国,有相互接壤的边境和口岸,双方完全可以在边境口岸交货,并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战场。对*事物资来说,这种交付方式更加稳妥,而且不容易被美国制裁。通过美国盟友中转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出口的商品没有任何猫腻,完全是美国在利用所谓的“*民两用”话术,在制造矛盾、阻碍中国正常对外贸易。

*民两用是幌子,遏制中国才是目的

咱们说到这里,也要高度注意,虽然我们都知道美国把民用产品模糊成“*民两用”,是纯粹的混淆视听,找个理由遏制中国,但他这种说法,是有底层市场的,甚至会对中国以及全球贸易造成非常严重破坏。

因为,像晶晶说的,*民产品的边界是模糊的,如果未来各国之间有了矛盾,大家都以美国这种口吻去解释和指控,全球的正常贸易就会完全失去底线,大多数正常商品最终都会被归入所谓的“*民两用”,全球贸易发展也根本无从谈起。

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见的各类皮卡车,大街上跑的都是。尤其日本生产的各品牌皮卡,都是中东与非洲战场的常客,经常被用作机枪与火炮的搭载平台。

我们远的不说,就说上世纪乍得与利比亚的战争,当时日本丰田产的皮卡就“大放异彩”,随处可见,导致那次战争甚至被称为“丰田战争”,那么按照美国的逻辑,我们可以说日本每年大量对外出口的皮卡车,都是在出口“*民两用”产品了。

我们再多说一句,我们的煤气瓶和无缝钢管等这些也是纯民用产品,近年来也被别的国家用在战场上;还有小型民用无人机,原本就是用作航拍,来玩的,在俄乌冲突中也有人自己搞了一套挂载手雷的用法,那么这些全世界都在购买的商品,都是“*民两用”吗?

这是个没有下限,甚至我们说是会低起来没有边的话题,只要美国愿意臆测,不止是中国出口给俄罗斯的家用电器和手机电脑,从衣物、生活用品到汽车,任何商品都能被美国臆测出“*事用途”,从而在舆论上抹去中国不为任何一方提供*用物资的明确立场,陷中国与不义之境,为美国遏制中国创造理由。

事实上,美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加强他们单边制裁的效果,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与俄罗斯一直保持着友好贸易,成为西方最首要的目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实从冲突一开始到现在,在一年时间里,西方就用各种方法对我们软硬兼施,不断要求我们放弃独立自主外交原则,跟随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在得到我们断然拒绝之后,美国还是不死心,不断编造中国“援俄”的指控,妄图以施压的方式迫使中国屈服。

美国就是想借助这些舆论炒作来影响中俄关系、打击中国全球贸易,但不论美国如何造遥,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和和平解决冲突立场都不可能改变,美国的野心也不会实现。中国仍然会坚持原则,在全球贸易与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泽连斯基承认战事愈发严峻

美国之所以在近期表现的那么急躁,除了有遏制中国的*治需求之外,其实俄乌战场的变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年初,虽然西方的舆论宣传一直停留在去年下半年乌克兰大胜的时期,宣传乌克兰会在西方支援下取得最终胜利,但从今年年初开始,战场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半年的颓势之后,俄罗斯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取得了战场主动权。随着去年征召的动员兵不断抵达战场,俄罗斯首次补齐了自身与乌克兰之间的兵力劣势,在优势火力进攻下,乌克兰开始逐渐失去去年反攻中收复的部分领土,战线重新向着对乌克兰不利的方向发展。

到了二月初,就连泽连斯基都不得不承认前线战事吃紧。在本月4号的每晚讲话中,泽连斯基以相当沉重的语气宣布了乌*在近期遭遇的失败。他承认战场局势正在变得越来越严峻,俄罗斯正投入更多的兵力摧毁乌克兰的防线,巴赫穆特、乌格列达尔、利曼等方向都非常困难。

泽连斯基誓言将“尽其所能”守护巴赫穆特,但乌*防线开始在逐步进攻下不断瓦解,再加上乌*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泽连斯基逐渐开始面对俄*去年在赫尔松的困境,是继续投入更多兵力,顶着俄*火炮来守住巴赫穆特到利曼一线,保住国际观瞻;还是后撤到更有利的防守位置,重新构筑对俄*的防线。

前者可能导致乌*有生力量持续被消耗,在后续的防御和反攻中陷入被动;而后者可能造成西方对乌克兰的信心持续下降,影响到后续的援助和拨款。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去年年底兵力处于劣势的俄*在判断哈尔科夫难守后立即选择放弃,造成了被议论一时的哈尔科夫大溃败;在赫尔松被围后又果断放弃了易攻难守的赫尔松,保住了最精锐的空降兵部队,结果如今这些精锐部队在进攻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看来俄罗斯的战略战术还是相当高明,至少考虑了长线的效果。

现在泽连斯基仍旧死守,更多考虑的是西方的态度和舆论宣传需求;但经过一年的冲突,乌*最宝贵的老兵已经被严重消耗,若想继续构筑稳固防线甚至反攻,泽连斯基现在就该效仿俄*,来一次壮士断腕了。

只不过泽连斯基并不是一个独立领导人,他的身后有太多西方因素牵掣,这些被命令死守前线的乌*士兵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撤回后方,他对局势判断的优柔寡断也可能给这场冲突带来关键转折。

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俄罗斯示好

在俄乌战场发生变化的同时,西方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暧昧且模糊。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态度一直变幻莫测的朔尔茨,在最近的采访中又开始独自唱起了白脸。

据据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消息,当地时间2月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了此前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声称受到普京“导弹威胁”一事时,就主动印证了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宣称自己在和普京的交流中从未受到过威胁。

此前约翰逊曾在采访中透露,普京威胁他说,俄罗斯的导弹“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发射摧毁英国,而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上月30号的记者会上曾经解释,俄罗斯从未在电话中威胁约翰逊,所谓的威胁传言,可能是约翰逊的误解或者谎言。

佩斯科夫公布了一部分普京和约翰逊谈话的内容,在谈到俄罗斯联邦安全面临的挑战时,普京指出,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北约部队或美国导弹的话,将意味着任何导弹都将在几分钟内抵达莫斯科。而后约翰逊对此产生曲解,渲染俄罗斯放狠话,并把他所做的曲解在媒体上公布。

朔尔茨这次又打了盟友的脸,他承认自己在跟普京的通话里,确实跟普京的立场截然不同,但是普京从未在通话中威胁过他,反而是他在通话中曾经威胁普京,若是开战的话,俄罗斯将为冲突“负全部责任”。

同时朔尔茨还对媒体表示,他已经与泽连斯基取得共识,可以承诺德国提供的坦克“不会被用于对俄罗斯本土的进攻”。与此同时,他还认为继续与普京保持对话是必要的,他仍然会寻找机会与普京通话。

这种对俄罗斯的示好,朔尔茨其实在冲突期间曾表现出很多次,但无奈,德国实际会怎么做,也不是朔尔茨自己说了算的,毕竟在面对俄乌冲突问题的时候,德国要看欧盟和美国的脸色,最后都是“迫于美国压力”向乌克兰加码援助。

所以,不管朔尔茨怎么说,俄罗斯对欧盟的厌恶确实已经达到了临界值。

尤其在本月3日的欧盟-乌克兰峰会之后,我看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4日就对欧盟大加抨击。她表示,欧盟-乌克兰峰会的举行表明,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实力以及为了美国利益,欧盟正继续向乌方提供支持。当欧盟准备按照乌方需求继续支持其*事行动时,欧盟便已暴露出其有关和平呼吁的虚伪性。

很显然,俄罗斯在德法年的《明斯克协议》骗局以及后续冲突中的和平呼吁骗局中,已经消耗完了对欧盟的信任,现在对整个欧盟都处于一种“不耐烦”的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我个人认为,若是欧盟不主动管控自己与俄罗斯的关系,只是听任美国的战略,那么一旦未来冲突持续扩大,最终说不准会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

好,今天我就说到这儿吧,俄乌冲突迄今已有一年,各方都已经开始表现出对无休止冲突的厌烦,冲突的方向也开始变得诡谲莫测,但即便如此,和平解决这场冲突,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任务。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让这场冲突最终以和平的结局收尾。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指控中国国防企业援俄,俄罗斯对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