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社会人文刘伟才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涌现
TUhjnbcbe - 2024/9/2 18:17:00
                            

原创刘伟才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部分非洲国家都获得了独立。但从当时来看,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仍远未完成

●从“内部自治”到完全独立

●“非洲年”

?恩克鲁玛宣布加纳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非洲人反抗的成功镇压一方面加强了殖民者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另一方面则挫伤了非洲人实施大规模强力反抗的信心。但是,非洲人的斗争从未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者与非洲人的力量对比开始出现倾向于非洲人的变化,国际形势也对非洲人有利,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由此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末,大部分非洲国家通过总体和平的方式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从“内部自治”到完全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年11月至年3月,几内亚和多个法属西非殖民地的铁路工人举行了长时间的大罢工;—年,黄金海岸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要求自治的群众运动,运动从阿克拉迅速扩大到全殖民地;年11月,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又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罢工。在这些斗争的推动下,西非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迅速发展。在东非、中非和南部非洲的英属和法属殖民地也不断爆发罢工和群众运动,其中肯尼亚的斗争最引人注目。年4月,肯尼亚非洲人联盟与东非印度人国民大会联合举行群众大会,提出肯尼亚要“在三年内独立”;年,肯尼亚又爆发了“茅茅运动”。年亚非会议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斗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涉及的地区也更加广泛。

面对这种形势,殖民者一方面不得不退让,另一方面仍竭力地维持自己的存在和利益。殖民者当时已经意识到,不给非洲人一个“交代”是无法蒙混过关的,问题是给什么样的“交代”以及如何给。

面对非洲人要求独立的呼声和运动,殖民者最先的回答是“内部自治”,要求相关殖民地仍承认宗主国的部分性宗主地位,或者要求相关殖民地“主动”加入由宗主国控制的框架。具体而言,主要是要求相关殖民地将防务和外交仍交宗主国控制,在货币、金融、贸易等方面仍维持与宗主国的特定联系,并保护宗主国在殖民地的投资和移民利益。为了达成有利于己的内部自治,宗主国设定了一个大致分四步走的进程:第一步,非洲人要自己组织起来,在这一步,宗主国会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未来领导独立国家的力量不能是一支激进的力量,而是要尽可能地与宗主国配合;第二步,在宗主国主持下吸纳殖民地主要政治和社会力量进行制宪,在这一步会有不少拉锯斗争,有些涉及具体利益,有些则只是宗主国的谈判技巧;第三步,按制定的宪法实施选举,同时不忘设置一些牵制或者保留一些宗主国实施可能的干涉的由头;第四步,成立自治政府,让宗主国认可的政治力量和领导人物上台,然后由宗主国和非洲人行政当局实施具体的交接。

但是,无论是从法理还是从实际来说,“内部自治”都不是非洲民族主义者最终的目标。在英国的框架下,“内部自治”所赋予的是一种自治领的地位,实质上仍是殖民地;在法国的方案里,“内部自治”是法兰西共同体框架下的自治,名义上可以自由选择参不参加法兰西共同体,但选择不参加却要付出代价。“内部自治”一方面可以被看作是宗主国的一种拖延之计,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和非洲人一种缓冲,如果不能维持控制,那至少要保证向完全独立过渡的平稳和完全独立后的利益继续维持。

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所追求的当然是完全的独立。年3月,恩克鲁玛(KwameNkrumah)宣布加纳独立。加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国家,它的独立开启了西非地区乃至整个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年10月,塞古杜尔(SkouTour)领导几内亚拒绝戴高乐提出的法兰西共同体框架,宣布直接独立。几内亚成为法属殖民地中最早独立的国家,这对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两个地区的斗争是一个有力推动。

?左:赞比亚卢萨卡街头的自由雕像。右:塞古杜尔

“非洲年”

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从西非扩散到中非、东非以及南部非洲。从撒哈拉沙漠到好望角,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洋之滨,非洲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此起彼伏。

比属刚果一度被西方国家称作“唯一安定的绿洲”,更被比利时殖民当局吹嘘为“殖民统治典范”,但在年,它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也发生了暴动,随之引发各地的罢工、示威游行;尼亚萨兰(Nyasaland)的非洲人于年起事,民族主义斗争者占领机场,进攻警察局、法院、监狱,袭击殖民军警,并掀起罢工、罢市和罢课浪潮,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哈斯廷斯班达(HastingsBanda)则喊出了“英国人必须立即走开!必须立即让非洲人独立!”的口号。尼亚萨兰的形势也影响了其所属的中非联邦(CentralAfricanFederation),而中非联邦的另一个成员北罗得西亚(NorthernRhodesia)的斗争也正在卡翁达(KennethKaunda)等的领导下风起云涌。中非联邦,这个在南罗得西亚(SouthernRhodesia)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主导下为攫取北罗得西亚铜矿业利益和利用尼亚萨兰廉价劳工、为扩大和巩固白人在南部非洲内陆种族主义统治而成立的殖民统治集团,已摇摇欲坠。在东非,肯尼亚在年11月爆发了数万铁路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坦噶尼喀(Tanganyika)和乌干达也出现了铁路和种植园工人的罢工以及群众示威游行。在南部非洲,虽然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仍然顽强,白人种族主义力量更是可称强大,但莫桑比克、安哥拉、南罗得西亚、西南非洲(SouthWestAfrica)、南非的更激烈斗争也已在酝酿中。

~年,非洲各独立国家领导人以及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召开了两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和三届全非人民大会。通过这些大规模会议,非洲各独立国家和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加强了沟通和团结,表示要捍卫已取得的独立成果,宣布支持仍在进行的斗争。同时谴责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宗主国的暴力和欺骗行为以及外来干涉。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掀起高潮,随后不过数年,非洲争取民族独立的形势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缓兵之计的“内部自治”已不被非洲人所接受,为了保持过渡平稳的“内部自治”则被认为已没有必要。一些非洲人相信,独立将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独立越快越好。此时,达成内部自治和从内部自治过渡到完全独立的基本步骤并没有变,但步骤转换的速度却大大提升,一些从理性上来说应有的过渡也在独立的热望下变成了仓促的过场。

年初,英国殖民部官员“预言”称,这一年将会是“属于非洲的一年”(ayearofAfrica);与此同时,英国首先也发出了“变革之风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声音,公开表示已很难再在非洲保持完全的控制。正是在这一年,喀麦隆、多哥、马里、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达荷美(贝宁)、尼日尔、上沃尔特(布基纳法索)、象牙海岸(科特迪瓦)、乍得、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加蓬、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共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超过了之前非洲已独立国家的总和。

—年,塞拉利昂、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桑给巴尔(年12月独立,年4月与坦噶尼喀联合成立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肯尼亚、尼亚萨兰(马拉维)、北罗得西亚(赞比亚)、冈比亚、贝专纳兰(博茨瓦纳)、巴苏陀兰(莱索托)、毛里求斯、斯威士兰、赤道几内亚等也实现了独立。

结语

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部分非洲国家都获得了独立。但从当时来看,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仍远未完成。一方面,在南部非洲,莫桑比克、安哥拉等仍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仍在强有力的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之下,葡萄牙殖民者还和白人种族主义力量结成同盟,仍比较有效地抵挡着黑人民族解放的洪流。另一方面,非洲国家的独立本身并不完整,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受宗主国控制,要摆脱这些控制,更是任重道远。

编辑

肖静秋

校对

闫建军

设计

大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年1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会人文刘伟才非洲民族独立国家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