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储宝张晗
插画
储宝栾天宇
来北京之前,它是一座五光十色、目眩神迷的美丽帝都。来北京之后,最怕听到“押一付三”“买房了没”“户口解决了吗?”这些冷冰冰的问句在顷刻之间撕碎了所有虚幻的假象,把生活的艰辛暴露无遗。我们采访了五位在北京工作的中国石油员工,他们放弃了安逸,选择了野心和梦想,同时也选择了北京的重压。
北漂的石油人,你们过得还好吗?
今天的主角有怀揣漫画梦的异地夫妇,有靠追剧想儿子的奋斗妈妈,有阅奇葩无数的“相亲达人”,有初出茅庐的“95后”佛系少年,还有爱漂亮且倍儿爽朗的打工阿姨。他们的故事勾勒出一副生动的石油人“北漂图鉴”。
付红敏
年龄:43岁
老家:江西
原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现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拉美公司采购部
最近我在追《陪读妈妈》,特别有共鸣,梅婷演的妈妈不就是我嘛!我儿子马上读高二,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上初中的时候我刚调来北京工作,他来过一次,都懵了,北京对我们来说太大了。儿子初中时候处于“叛逆期”,和我对着干,连续几天不跟我说话。所以现在只要周末有时间,我总是赶回家,尽量多和儿子在一起。
这么多年,我缺席了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这是最让我内疚的事情。来北京的前17年,除了产假,每到过年前后一个月是我唯一的休假时间,那时候才能回家看看孩子。由于老公常年在项目上工作,能回家的次数比我还少,我和我老公每年见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上一次见面是今年端午节,真的是“千里来相见”。
为了和儿子团聚,付红敏来京后几乎每一到两周回一趟家,三年来的车票她都悉心攒下。
前17年我一直在国内外各地的项目上跑,从没有功夫好好想过生活是什么?直到年公司重组整合,我被借调到北京工作,才开始在周末放飞自我,有时间“胡思乱想”了。以前我在海口、珠海、福建、四川、乍得暂住过…别以为我游山玩水享福去了,天天在项目上跑,回去倒头就睡,没功夫思考自己的人生。
北京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感觉缺少家的温暖。按照*策规定,借调人员工资在北京单位发,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还按归属地*策执行。我想,像我这种情况的肯定不少吧。
刚来北京,对北京西站印象很深,从未见到这么大的火车站,来的时候还在里面迷路了,找不着出口。现在我在这里已经奋斗了三年,喜的是我的眼界变广了,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前沿的东西变多了,每次回老家我都感觉自己在思想上时髦的很。忧的是提起在北京的未来,我依然迷惘不已。
我目前的目标是能在这里稳定工作3-5年,儿子能考上北京的大学,未来的事......相信一天会比一天更好!
刘佳玮
年龄:24岁
老家:辽宁抚顺
现单位:北京华油联合燃气开发有限公司话务部门
我上学的时候是个挺内向的人,现在一天能说以前一个月的话。
去年毕业校招,我选择了北漂,现在做面向居民用户的话务员。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因为从出生到大学都在老家,我想出来闯闯。去年来到大城市后,发现除了物价高和我买零食多花点钱以外,其它没什么不同。
单位知名度高,食宿也挺好,哥哥姐姐们对我很照顾,在北京,现在是没啥后顾之忧。我和家人的共识是,在北京拼搏几年,努力学本事,实在不行就回家。
我们单位在五环外,娱乐休闲的地方不多。周末之前,我会计划去哪儿玩,真到周末那天基本上都选择躺着度过,你会这样吗?我爱玩“梦幻西游”,为此买了本地流量卡,连着手机热点玩,网易的CEO丁磊听到或许会感动吧。
我明白生活和生存不是一件事情,有人说我们这届90后又怂又丧,其实我们只是不愿意花时间纠结那些无力改变的事情。好不容易大家聚在一起玩儿,房价、户口这些事我们都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人生已经不容易了,干嘛还聊那些伤感的话题呢?你说是吧。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过好当下,开心就好。帮用户解决个难题、吃到美食、看到好电影我就能高兴好一阵儿。
刘烁
年龄:30岁
老家:河北保定
现单位:北京华油联合燃气开发有限公司人事部
我是母胎单身30年,朋友们都笑我“情窦未开”。目前来说,除了好好工作,“找对象”这件事让我和家人挺头疼的。在北京,交友范围其实很小,找对象就靠相亲,我在相亲场上和各路奇葩过过招:有海归男士自我介绍时发表瞧不起女性的言论,有人考核完我的身高、体重、学历、工作这些条件后,直接跟介绍人说“不是北京户口的不见”。
我在单位人事部门,据我了解,大部分人都达不到积分落户的条件。还好我是射手座,性格开朗,与其被挑选,不如随遇而安。
赵爱平
年龄:50岁
老家:河南西平县
现单位:中国石油柳荫加油站厨师
有人可能觉得做饭、打扫卫生是最底层的工作,但我从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在柳荫加油站当厨师已经10年了,经历了5任站经理。加油站的这帮孩子很辛苦,我每天给他们做午饭和晚饭,一周休息一天。众口难调,有一次,有个孩子嫌菜太咸了,我就开玩笑说:“卖盐的是我亲戚!”把大家逗乐了。有人爱喝粥,有人爱吃米饭,他们开饭的时候,我喜欢坐在角落里偷偷观察每个人的喜好,然后记在心里。
比起北京,我更喜欢上海,我在上海打过工,喜欢那种都市感。大家都活得很精致,很讲究。回想起年刚来北京的时候,记忆里空气干燥,天都是灰蒙蒙的,跟我老家河南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
我虽然工资不高,但每到换季的时候,我都会认认真真挑一件得体的衣服送给自己,我还给自己染头发,干活儿前一定会戴手套。我怕晒黑,专门给自己买了顶帽子。我每天都要洗澡,再忙也要让自己干干净净的。
我、孩子、他爸都在不同的城市,我希望我们身体都健健康康的,再多干几年活儿。我给加油站的孩子们做了10年的饭,但是给儿子没做过几顿,以后退休了我要给他做些最拿手的。
阿呆
年龄:31岁
老家:黑龙江
原单位:锦州石化
现单位:中国石油报社
年10月我被借调来北京工作,到现在胖了快20斤,因为报社伙食太好,加班比较多没时间运动。这期间,我老婆在锦州给我生了孩子,现在我一个月回一趟家,作为爸爸,我对孩子的亏欠实在太多,小孩儿第一次会爬、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会走路,我都没在身边。十九大开幕那天,我加班到晚上10点多,在漆黑无人的办公室,突然想给孩子写些什么,希望他识字后能看到,能理解我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希望他能原谅我。
留下的一张张车票,满是家的形状
我老婆是插画师,当妈前也北漂过两三年,但是被家人劝回老家了,她不死心,所以我现在来北京,她非常支持。我也爱看漫画、拍东西、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