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遥远而贫穷,因为石油而走进我们的视线。
非洲所乍得项目部是中国石油长期对口乍得项目勘探开发的技术支持团队,自中方年以小股东身份参与以来,留下了一段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而作为牵头支持单位的非洲所技术支持杠杠牛,*建工作也是一级棒。项目组团队成员共20人,其中*员13名,他们可是大功臣。
乍得项目是中国石油海外重点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其中开发区H区块是海外板块的“现金牛”和利润贡献大户,PSA区块是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风险勘探区块。那么,如何在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双杀”情况下,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提质增效做贡献,是非洲所*支部面临的巨大挑战。
局势当前,如何看?应对挑战,所*支部先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讲和讨论。在4月26日的活动中,*支部书记肖坤叶结合工作经历,作了《低油价形势下非洲油气合作区勘探提质增效思考》专题报告,带领全体*员干部认真学习集团公司提质增效推进会的主要精神。
肖坤叶作《低油价形势下非洲油气合作区勘探提质增效思考》专题报告
以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宣讲会上的主题报告为指导,引领*员干部认清严冬、转变观念,让提质增效的思想和方法被牢牢记住,深入人心。
项目部开展大讨论,畅谈历次油价下跌对石油企业的重大影响,解剖个人职业与公司发展的关系,分析勘探开发降低成本的具体举措。
分组讨论非洲油气合作区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具体举措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宣讲学习,*员干部普遍接受了新冠疫情和油价大跌是“大考”的观点,树立了辨危识机、迎难而上的理念,从而做到在“一切成本皆可降”的认识下,立足于技术、立足于岗位、立足于项目,完成提质增效。
面对困难,如何应对?上半年的乍得正值旱季,却也是乍得项目勘探开发的*金时节。恩贾梅纳与北京有7小时的时差,因此,前后方重叠的工作时间每周仅有12.5小时,而现场部分工作的时效性要求极高,一旦延误,代价不菲。
疫情之下,项目部赴乍得进行靠前技术支持的传统方式无法继续,加上疫情早期只能居家办公。为有效克服疫情影响,技术团队积极构建“”技术支持模式:“1”是指统一的技术交流平台;“0”是指现场作业时出现的重要技术问题要当天处理,销项清零;“7”是每周7天、线上24小时随时解决技术问题。
通过建立*员先锋岗与项目公司对接,确保前后方7*11小时(北京时间13时-24时,恩贾梅纳时间6时-17时)线上沟通顺畅;通过中油易联和小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前后方急事实时沟通;利用抗疫特殊经费购置防疫物资,送到员工家属手上。确保双向交流到前线工作的战友安心工作。
计划工作,如何实现勘探开发从细节入手,立足规模发现,推动效益开发;非洲所项目部围绕地震部署、井位部署和试油方案精耕细作,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针对春节期间多口井井位设计及开发评价井井位设计的任务,项目部分别用8天、3天时间完成了技术审查;同时牵头完成一口探井井位设计以及两个油田的开发可行性研究,为前线排忧解难。
针对低油价形势,及时提出取消两个断块的钻探建议获采纳;针对重点探井提出提前完钻并对探井试油方案进行优化,大幅节约了勘探投资。
提出核减远离生产设施且单井产量低于经济极限的开发井、推迟PSA区块新井投产以及分3批关停部分油井的提质增效方案,获得采纳;建议优先部署高产井,实施后平均单井产能明显提高,确保了项目上半年产量目标的实现。
开局良好,收获多多良好开局,注定收获多多。
项目部发展一名科研骨干成为入*积极分子,参加的两项研究成果获得海外板块科技进步一等奖。
所支持的乍得项目提质增效开局良好,储产量“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双双实现。
“海外*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非洲所乍得项目*组织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责任与使命,走在提质增效的创新之路上。有了这支有作为的团队,乍得产能建设的美好未来可期。”肖坤叶书记一番话令人鼓舞,更令人振奋。
策划:*群工作处非洲研究所
责编:王琳琳
校对:李诗琪
初审:魏东
审核:王建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