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假如人类祖先返回大海会怎么样
TUhjnbcbe - 2020/12/23 17:27:00
假如我们的祖先返回大海,他们肯定会保留有一条适合水下行动的尾巴。而凭借解放的双手和强大的大脑,他们或许一样可以缔造出与现在差不多的人类文明……但火器战争将不会出现,他们很可能止步于石器时代。

文章来源:新发现杂志(ID:sciencevie)

我们的祖先返回了大海!像海豚一样,卷翘尾巴,拍打浪花!他们怎么会做出这么古怪的选择?要知道,在大海中撒欢了30亿年后,地球生命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陆地。万年前,一颗陨星撞击地球,机会来了,哺乳动物趁机拳打足踢,占领恐龙灭绝后留下的大片空间,最终演化出了灵长类,而我们智人便是其中骄傲的一员。

问题来了,好不容易摆脱鳃和鳍,演化出爪和肺,更不必说一身柔软的皮毛,这些陆生动物,而且大部分还是栖息在树木上的陆生动物,他们怎么会倒退回去,重新适应水中的生活呢?

首先,可能他们没的选。想象一个灾难性的场景,比如说气候大幅变暖——随便举个例子,导致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整体升高。大块大块的陆地被海水淹没,幸存下来的生物只有两条路,要么消失,要么适应。

一个不算离奇的想法

其次,关于陆生动物愉快地返回水中生活的想法虽然看上去不太靠谱,然而自然界中已经有过这样的先例了,那就是鲸类。抹香鲸、虎鲸和那些由小型四足食肉动物演化而来的海豚,它们在几千万年前又返回了海洋。

那么,我们的先祖究竟又会在历史上的哪一时刻,决定回归蔚蓝色的海洋呢?过早,比如说万到万年前,早期灵长动物的命运就会与巴基斯坦古鲸(Pakicetus)和其他后来演变为鲸类的哺乳动物的命运极其相似。过晚,比如说人类纪元前几十万年,演化时间有限,也不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可以拿到这里说。

巴基斯坦古鲸是一种长着毛皮的哺乳动物,体型与狼差不多。它生活在海岸边,其牙齿的形状说明它是一种食腐动物,偶尔吃鱼。它与鲸类的关系在于耳朵!这是已知的第一种听觉器官上有一层加厚的骨质的动物,这使它在水下听觉更敏锐,就像海豚一样。陆行鲸与现代鲸类的关系更加密切。它有带蹼的爪子,适合游泳,是典型的从陆地生活向水中生活过度阶段的器官形态。和鳄鱼一样,它是一种两栖食肉动物,应该在水中猎食,只在繁殖时回到陆地。辛西娅鲸看上去已经很像现代鲸类了。它完全适应了水中生活:前爪转化为游泳肢,后爪几乎消失,强劲有力的尾巴转化为尾鳍。它丢弃了被毛,尽管体型巨大,但可凭借修长的流线型身体在水中快速前进。

那就把这个时间点定在万到万年前吧,大致就是未来的人类与其他猿猴分道扬镳的时候。关于这个遥远的年代,我们所知甚少。科学家曾发掘出一些乍得沙赫人或图根原人的残骨,但学界对他们是否是人类直系祖先这一点尚无定论。不过对我们的假想而言,这都不要紧。总之,是些体型较小的生物,有可以与其他指头对握的拇指,未必总是两足直立行走。

按照之前的情节设定,海平面上升导致他们赖以生存的大部分植物死亡;幸运的是,他们不怎么挑食,有啥吃啥,很快动物适应了环境。他们在水中行走,寻找海藻、贝类,身手敏捷的还能抓到鱼吃。

如鱼得水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代代的繁衍,这批灵长类在水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久,成为游泳和潜水方面的健将,能在水下长时间闭气,并潜至海底寻找食物。

是什么造就了他们,魔法吗?不,是错误!演化就是这样发生的: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随机的错误,从而使一部分个体获得了更适合海洋生活的生理特征。他们再把这种特征遗传给子孙后代,后代们就将获得生存优势,种群不断兴旺。慢慢地,一个新物种诞生了——水生人,我们来试着描绘出他们的样子。

简略地说,他们是一种水生灵长动物,皮肤光滑无毛,能借助尾鳍在水中游动。而与鲸类不同的是,他们保留了从灵长类祖先那里遗传的前臂和手。

说来也巧,德国科学家威兰德·赫特纳(WielandHuttner)最近发现,我们智人和“表亲”尼安德特人都携有一种能使大脑产生更多的神经元的基因变异,因此才拥有了巨大的大脑。鉴于这次突变发生在万年前,故而水生人完全有可能也继承了该变异。

如果水生人的演化过程与海豚一样,那么他们的大脑体积将大于人类(大海豚1.8千克,人类1.3千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智商更高。同样,他们的小脑也会比人类大。小脑在运动控制和语言方面起作用。

简言之,有了长拇指的双手以及一个强大的大脑,他们走的也是许多灵长类的发展道路:创造文明。因为按照史前史学家观点,没有技术与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人类。那么,水生人的文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文明的猎手

创造性方面,水生人具有成为海之骄子的所有法宝。在他们生活的海岸,可以找到制造工具的各种原材料:用鲨鱼牙齿做刀,用漂在水中的树枝和鳐鱼刺做鱼叉,或者用海藻编织渔网,用石块当配重。这些兵器和工具让水生人成为杰出的猎手,能够与同时代最厉害的掠食者一较高下。

有着人类的上身和鱼类的尾巴,水生人有点像传说中的美人鱼。他们完美适应了长期的水中生活。

当然,他们不是单打独斗,因为他们有一项致命弱点,那就是尽管适应了在水下潜泳,他们毕竟还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每20到30分钟,就必须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这也是他们最脆弱、最易受到攻击的时候。更不幸的是,当夜幕降临,他们必须把头浮出水面睡觉,以免溺水。

以握鳍行礼

弥补办法很简单:水生人充分发挥了多数灵长类动物在建立社会关系上的天赋,过着小群体的游牧生活。他们利用团队的力量吓退可能出现的袭击者,并且轮流放哨,以在危险来临时发出警报。

这种部落生活模式,也是史前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存方式(从万年前直到大约年前)。该形式必然伴有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结构,成员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于是交流沟通变得至关重要,语言应运而生。至于是哪种语言倒不太好说。

要知道,我们的声带不适合在水下进行声音传送,水生人可能发明了其他的交流方法。或许和跟海豚一样用鼻孔?让空气通过鼻孔,发生振动,就能发出一系列哨音。超声波反倒没有机会出场:超声波能帮助鲸类在开阔水域定位或远距离联络,而居住在海岸附近的水生人不需要,他们可以专注于创造一种更为考究的语言。

依靠有效沟通,年长者把生存技能传授给年幼者:如何制作一把好刀,怎样捉鱼,哪些贝类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在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水生人类逐渐形成了水生文化并且尝试种植海藻和养殖贝类,以获取稳定持久的食物来源。他们甚至可能驯服海豹或海牛,像人类饲养牛只一样,以储备肉食。

海王的剧照

文明的进步将彻底改变生存方式,引发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其意义不下于年前人类的新石器革命。

从此,水生人不再需要追逐鱼群,他们会定居在某处,无拘无束,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艺术,甚至与其他部族通商往来!

火器战争不会降临

读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想象,数千年后,水生人会造起他们的海底城市,男男女女骑着水中摩托来来往往。但一个问题就会把这样的想象打回原形:在海底能点火吗?

人类自史前以来开发的大部分技术几乎全部基于火的使用,从青铜冶炼到内燃机车到热电站。如果我们当初像水生人一样从水中起步,那么今天充其量也就发展到石器时代。

撰文TitouanCorlet

编译郭盈玉

文章转自新发现杂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假如人类祖先返回大海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