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湛江已经感觉到了明显凉意
就算是白天也开始穿起了长袖
据湛江天气微博今早发布的气温来看
早晨平均气温已降到20℃以下了
据统计,往年湛江的入秋时间
一般在11月中、下旬
湛江人总会
对为时不多的秋天产生期盼,
同时要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秋风起,腊味香”
“秋风起,蟹脚肥”
“秋天的一杯奶茶”
湛江人对秋天的期盼又岂止这些。
历经了几个月的酷热难耐,
再度就着“天凉好个秋”
吃起热气腾腾的火锅时,
那种久违的暖意
总会不自觉地从胃里涌上心头。
打边炉才是湛江人入秋后的正确打开姿势。
火锅,广东人称之为打边炉。
Ta的身影频频出现
在不少大火的的港片中。
黑道大哥爱吃,
警察谈事也爱吃,
家庭聚会更是餐餐打边炉。
打边炉在广东人来说,
就是守在炉边涮食物之意,
亦即是吃火锅。
打,《说文新附》解释是“击也”,
即撞击、敲击。吃火的“打”,
就是指“涮”的动作。
为什么叫“边炉”呢?
据《广州语本字》解释,
因置炉于人的左右,即人的旁边。
人守在炉边,将食物边涮边吃。
而打边炉使用怎么样的锅具
早在宋代便有记载
现在由旧时的瓦盆升级为砂锅
砂锅的导热性较差,
温度上升得慢,下降也慢,
特别适合打边炉
这种长时间“拉锯战”的吃法。
哪怕熄火暂停,
也可以让汤汁尽量保持温度。
当然,没有炭炉或砂煲也不要紧,
电磁炉,电饭煲也未尝不可。
那打边炉吃什么?
才能给挑剔的味蕾最极致的宠爱
还捎带上秋冬进补的功效呢?
湛江人的选择更是讲究。
汤底“清补”嗜汤水如命的广东人,
家中打边炉多以老火靓汤为底。
秋冬偏好滋补驱寒
传承千百年的养生智慧,
其内涵与精华,
皆浓缩在了这一方边炉汤底之中。
食材“鲜”湛江人对食材十分讲究原汁原味
对“鲜”的追求做到了极致
必须要鱼有鱼味,鸡有鸡味
无海鲜,不打边炉,
海鲜味是打边炉最鲜明的特色,
吃时少不免讲究一个先后次序。
需先将各种海鲜依次加入清汤中,
只有实打实的虾、蟹等各种海鲜,
才能入得打边炉的锅底。
第二步则需要再放入肉丸一类,
这样的顺序自然是为了
先让海鲜的鲜味融进高汤里,
用这样的鲜汤煮肉,
滋味自然更上一层楼。
在越煮越鲜的汤底里,
最后再加上清新解腻的蔬菜菌菇。
也许,在物价飞涨的当下,
没时间熬制老火靓汤的
或者真的就只有清汤寡水,
也照样能吃得见牙不见眼。
湛江人对打边炉的喜爱可见一斑。
蘸料“简”说到打边炉的蘸料,不免提起酱油,Ta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食材鲜香的灵*伴侣。而酱油+蒜泥+小米椒,口味层次丰富,又甜又辣又鲜又香。说到底,即使是蘸料也要回归本味,才不负湛江人对味蕾的最大敬意。秋天的第一次打边炉
估计是借寒意之名接纳肉荤的撩拨
湛江人秋天的幸福
往往从打边炉开始
来源:湛江日报
编辑:郑莹王闻闻
审核:伭昕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