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省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该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年B.年C.年D.年
2.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A.与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关B.与国家生育*策有关
C.与人口迁移状态有关D.与自然条件恶劣有关
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丝绸业的起源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南桑蚕业发展达到历史顶峰之后开始回落。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桑蚕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蚕茧产量持续增长并稳居全国第一。广西54个贫困县中有46个种桑养蚕,其中九个已跻身全国蚕茧产量十强县之列,但其并没有大规模采用江南的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目前广西桑蚕业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地抓住国家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契机致力于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南桑蚕业衰退的根本原因
A.桑蚕业技术水平低B.桑蚕业相对收益低
C.桑蚕业环境污染严重D.桑蚕文化难以传承
4.广西桑蚕业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质量不高问题的原因
①生产基础落后②土壤和地形条件不利
③没有采用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④产业链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某年一月份某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M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多分布于60°N附近,其强度和位置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
5.M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A.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
B.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
C.与冷暖气流相遇有关
D.与当地下沉气流有关
6.M大气活动中心偏强会导致
A.东亚形成暖冬现象B.东亚灾害性天气
C.有利于南部海域航海D.西北季风减弱
下图为*土高原某地区不同类型降水条件下不同植被的减沙效果。
7.该地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植被覆盖措施是
A.草地B.灌木C.撂荒D.林地
8.关于五类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正确的是
A.开垦会导致明显的水土流失
B.Ⅱ型雨条件下,耕地与撂荒地减沙效果相差不大
C.撂荒地水土保持效果不明显
D.V型雨条件下,林地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25°38′N~25°43′N,°05′E~°20′E)主峰海拔米,部分地区植物分布存在着人为干扰。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9.海拔米以上温带植物属数量比亚热带植物属多的主要原因
A.水分条件差B.土壤肥力低
C.阴阳坡差别小D.越冬条件差
10.受人类干扰明显的海拔和植物属是
A.米、亚热带B.米、亚热带
C.米、温带D.米、温带
11.该地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原因
A.乙处大于甲处是由于水热条件好
B.数量变化与海拔分布均呈负相关
C.从丙处到乙处数量变化与面积有关
D.数量与海拔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二.非选择题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磴口县地处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70%以上面积被沙漠覆盖。这里风大沙多,风力ー年四季几乎无间歌。与内蒙古其它地区一样,这里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发展之初都曾遭遇到“弃风”“弃光”现象。年,磴口县发展光伏治沙,建成了如今的治沙产业园。下图左为生态治沙模式图,右为生态光伏农业“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景观图。
(1)评价磴口建立光伏产业园区的条件。(8分)
有利条件: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地形平坦,起伏和缓(2分),有(大量)荒地,地价低(2分)。不利条件:风沙大,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基础设施不完善。(任答一点得2分)。(答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利、劳动力廉价、国家*策支持不得分)
(2)说明光伏发电在当地荒漠化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分)
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可以阻挡风沙,减少风沙活动频率(2分);可以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植被恢复(2分);解决当地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减少植被破坏(2分)。
(3)分析当地出现“弃光、弃风”的原因。(4分)
风电或光伏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稳定性差;风电和光电发电成本高,竞争力弱;距消费市场远,输电通道容量偏小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4)指出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环节产生的环境效益。(4分)
(4分)核心环节:甘草种植(2分)。生态效益:增强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增加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生产力。(任答一点)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盆地中央,撒哈拉沙漠南缘,是一个内陆淡水湖。水位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东北的博德莱洼地海拔米,它的表面比乍得湖面要低得多。乍得湖和博德莱洼地之间的地下岩缝或含水岩层对许多矿物质有吸附作用。沿湖国家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富牧业,在湖滨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在不断开发和利用乍得湖水的过程中,乍得湖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引发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