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乍得正值雨季,各种不知名的小草小花偎依着灌木疯狂生长,为荒芜的土地换上绿装。
“轰隆隆……”天空一声声巨响,惊走我的好梦。我揉揉朦胧的睡眼,伸伸压疼的胳膊,豆大的雨点拍打着窗户。看着瓢泼大雨,我皱起了眉头,最近雷雨天气频繁,对上班开车的我又是一种考验。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外来人员的接触,我们自己开车上班。上班的路一大半是坑洼的泥土路,还有一段是红土路。泥土路面一到下雨天就爱积水,路面松软很滑,还好是沙土,不粘车轮;红土路路况较好,路面硬,不积水,被同事戏称是乍得的高速。
起床、洗漱,查看手机信息,18时吃完晚饭,准备好上班的东西,站在宿舍楼的西头,遥望大门方向,看着渐渐变暗的天空,心中甚是焦急,雨一直下着,丝毫没有要停的迹象,可想而知,上班的那段路面路况有多么糟糕,可白班的同事们工作了一天,正盼着我们呢。
“贾,感冒好些了吗?”总监的问候将我从思绪中拉回。“啊,总监,好多了。”虽然还有点虚汗和偶尔咳嗽。雨一时半会不会停,总监看着天气也很是发愁。“我跟安保员沟通过了,你们现在过去。小郭病还没好,今天还是你开车带苏丹人上夜班,路上开慢点,生产多操心,注意安全。”“嗯好的,那我去叫上Reshit和Meiji现在就走。”我带上两名当地工人出发去现场。
19时,我们顺利出发,雨基本停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看到了前方的红土路,但也将进入中间那段最烂的路面,路面沟壑万千,没有一块平整的。
乍得的雨季就是这么任性,前一波大雨刚停了半个小时,第二波大雨就迫不及待的赶来了。突发的暴雨如高压水枪般冲打着车身,砸得车顶颤颤发抖,连片的水流顺着玻璃哗哗流淌,要不是借助微弱的车灯能看到前方模糊的道路,我真怀疑自己是否正漂泊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身处荒野,没有村庄,只有一望无际的野草和灌木丛。车内静得可怕,感觉空气瞬间凝滞。后视镜中,Reshit右手紧抓车内扶手,左手用力抓着前方椅背,大眼睛紧张的注视着前方;Meiji看似平静,可通过他紧绷的双肩和下垂的手臂,我猜应该是两手紧抓着座椅的前沿,一根根竖起来的八字胡须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
怎么办,等雨停再走吗?我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不能停车,白班的兄弟等着我们接班呢;不能停车,因为无法估计是否有猛兽趁此袭击;不能停车,松软的泥土路可能会让车辆再启动困难……思虑再三,我决定继续前行,趟过那一串串深浅不一的水洼,远光、四驱、一档,调整油门、雨刮疯狂挥动着,仍看不清前方的路,只能隐约看到一条白色的光带向着黑夜不断延伸。紧握方向盘的手指因为紧张过度用力,关节感觉有些疼,我活动活动手指,皮卡车摇晃着继续前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手指隐隐作痛,后背一阵阵发凉。全身每个细胞都感觉不舒服,突然顿悟,是我太紧张了,车内的气氛因为暴雨显的有些凝重,怎么办?我是领队,在他们的眼里是主心骨。我是中国石油人,铁人故乡的石油人,铁人在东北雪域拖拉井架的画面跃入脑海,玉门人风雪天上祁连的故事萦绕耳畔……眨眨发困的眼睛,伸伸酸疼的胳膊,想想如何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Reshit你还好吗?听说唱歌很不错,要不要来一首?”Reshit有些不好意思的推辞,Meiji也加入了聊天中……车内的气氛总算轻松起来。
行驶了约十几分钟后,最难走的路段过去了,雨也停了。好像是老天考验我一般。18公里路,历经一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到达。接班后,我打电话向总监汇报了情况,向苏丹兄弟转达了厂长和总监的关怀与问候,便投入到夜班的生产工作中,一切回归平静。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是12月,在乍得,送走了雨季迎来了旱季,上班的路已不再泥泞,回家的路仍曲折蜿蜒。我们藏着心中的思念,载着石油人的担当和责任,走好每次上班的路,就是对回家的演练。坚定信念,守望东方,胜利的曙光必将出现。
我们在路上不断前行,石油人的脚步从不停止。
文字
贾知文
图片
乍得公司提供
播音
杨博
编辑
任婷李荣香
未经石油工人报社明确书面特别授权,其它任何第三方均不得转载,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