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界上许多资源型国家即是如此,凭借对外出售国内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蓬勃发展,国民也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除此之外,一些资源优势不甚明显的国家,也能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大力开展国际贸易以提升本国经济,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不过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一些不被上天所眷顾的国家,资源匮乏、土地可利用率极低,而且地理位置不佳,前途渺茫到毫无希望可言。
▲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在这些倒霉国家中,位于非洲中部的乍得被称为是全球“最没有希望的国家”。众所周知,非洲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大洲,五十余国中有33个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乍得便是其中之一。乍得,全称乍得共和国,因其境内最大的湖泊——乍得湖而命名。乍得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任何海洋资源且远离贸易中心,想要开展国际贸易,无异于天方夜谭。另一方面,乍得境内多沙漠,难以发展农牧业,沙漠之下又无油气资源,矿产资源也十分匮乏,与沙特等资源型国家有着天壤之别。综合来说,乍得的经济发展非常受限,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裸露出大片湖底的乍得湖不过对于乍得人来说,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众所周知非洲比较炎热,位于中部的乍得更是如此。乍得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少数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在如此炎热的大陆之上,乍得国内仅有乍得湖和两条河流(洛贡河与沙里河),淡水资源可谓相当匮乏。作为乍得的“母亲湖”,乍得湖不仅是其国名来源,更哺育了全国接近万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乍得湖的面积如今正在急速缩小,未来十年之内就会彻底干涸。那么,乍得湖为何会落得如此田地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在湖边劳作的乍得人第一,非洲气候炎热,乍得又位于热带沙漠地区,自然蒸发量大,这自然就会导致水位下降,水域面积进而萎缩。第二,乍得湖上游河流分支少,全靠当地雨季的自然降水补充,但降水量远远达不到蒸发的数量,这就导致乍得湖得不到外部水源的补给。第三,乍得湖属尼日尔、喀麦隆、尼日利亚与乍得四国共有,用水人数多且用水量巨大。更重要的是,四方没有相关机构协调管理用水事务,各国民众都争先恐后地开采生活和生产用水,根本无法令所有取水者节约用水,因此导致乍得湖的干涸状况进一步恶化。多方因素作用下,乍得湖最终陷入无法逆转的衰退,水量迅速减少。
▲乍得地图(中左部湖泊即为乍得湖)乍得湖,是第四纪古乍得海的遗存,在当地语言中“乍得”是水的意思,乍得湖更是有“一片汪洋”之意。年前,这里确实是一片汪洋,据考证,当时的乍得湖水域面积可达33万平方公里,是除里海以外全球第二大湖泊。然而由于地壳运动,内海逐渐消失,留下了现在的内陆湖泊。本世纪初,乍得湖的水域面积已经只有当初的二十分之一,约为1.78万平方公里。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口增多的双重压力,乍得湖的衰退速度不断加快,近十年来水域面积再度锐减。年统计时,乍得湖仅留下平方公里的水域。
▲学校中的乍得儿童不得不说,乍得湖如今的现状与我国罗布泊何其相似。《汉书.西域传》云:“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可见罗布泊当初的水域面积之广。直到建国初期,罗布泊依旧具有相当规模,然而在疯狂取水之后,如今只剩下*沙漫天和残垣断壁。假如乍得湖的现状得不到改善,消减速度无法抑制,乍得湖将会成为又一个罗布泊,被沙漠包围的乍得人民也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毕竟乍得不像我国那样还拥有其余水源以替代。届时,乍得会面临怎样绝望无助的境况,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个答案,乍得人也无从得知。
参考文献:
《列国志: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