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边缘的中心点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之重要无需多言,是联结欧洲主要国家、北非及中东阿拉伯各国的中转站。周围毗邻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乍得等国,海岸线长约公里,国土面积近万平方公里,比英国大7倍,是非洲第4大国。总人口多万,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
独立前,利比亚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无论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还是君主制期间,这个国家都处在分割治理状态。年革命后,卡扎菲*权重新划分了行*区域一一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成为“西利比亚(西省),昔兰尼加地区改称“东利比亚”(东省),费赞沙漠则变成“南利比亚(南省),三者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6%、51%和33%。
利比亚的主要城市大都分布在沿海,首都的波里,人口约万,是*治、经济和交通中心。班加西,人口约90万,昔兰尼加地区的中心城市,为仅次于黎波里的全国第2大城市,也是利比亚的重要港口。
拥有60万人口的第3大城市米苏拉塔,西距的黎波里约公里,因贸易繁盛而被视为利比亚的“商业首都”;的黎波里以西50公里的扎维耶,是利比亚第4大城市,也是利比亚重要的炼油基地,城市人口约30万。加上其他小城市,城市总人口超过70%,非洲地区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亿桶,为全球十大石油资源国之一。其次是天然气,探明储量在1.5万亿立方米以上。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利比亚的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巅峰时期,每日产量在万桶以上。石油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
在卡扎菲当*时期,利比亚每年靠出口石油就有三五百亿美元的收入,*府依靠巨额石油收入退休高福利*策,全民享有免费医疗和教育,男女结婚,会收到*府5万美元的补助,购车有车补,粮食、糖和茶叶等生活必需品非常低廉,因为全由*府实行价格补贴。
为了解决民众的日常用水不足,在国外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利比亚出资亿美元,建设了总长度超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利比亚大部分人口因此受益,该灌溉工程也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可以说卡扎菲执*时期的利比亚,无论经济水平还是基础建设成就都是非常显著的。在70年代末,利比亚的人均GDP收入就超过了1万美元,位居非洲第一。另外,该国的识字率从10%提高到90%,预期寿命从57岁提高到77岁。
不过,自年洛克比空难后,卡扎菲*权被指责包庇行凶者,开始遭到欧美国家长达15年的制裁,对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利比亚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保持多年的非洲首富地位也拱手让出。直到年利比亚提出向洛克比空难家属总共赔偿27亿美元后,联合国才于年正式解除制裁。
在制裁取消后,随着外资涌入,石油价格上涨,出口增加,利比亚的人均GDP迅速回升。年卡扎菲被授予“非洲万王之王”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利比亚最后的高光时刻了。这一年,利比亚人均GDP高达1.4万美元,而当时的中国人均GDP刚迈入美元大关。虽然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利比亚的数十倍,但是当年的人均GDP却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
自年后,利比亚陷入内乱,卡扎菲倒台丧命,利比亚*府分成两大派别东西割据,加上大大小小的民间武装派别,这个国家一时间陷入万劫不复。近些年形势虽有所缓和,但是仍没有恢复到年之前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利比亚每天的原油产量约万桶,占据全球原油产量不足2%。每年的石油出口额在百亿美元左右,大不如昔。该国的人均GDP勉强维持在0美元。十年前,利比亚人均GDP尚为中国的4倍,如今已不到二分之一了。
一场十年内乱,让这个国家从天堂跌入了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