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把人类的起源称作“走出非洲”(OutofAfrica),即人类起源于非洲,之后才迁徙到世界各地。
但其实“走出非洲”有过两次。最近的一次是现代人(也叫“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Anatomicallymodernhumans)走出非洲,考古学界目前找到的最早的证据是在以色列一处山洞中发现的一件距今17.7~19.4万年的上颚骨及齿列化石。这个发现于今年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的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Anatomicallymodernhumans)的化石,距今约31万5千年,年发现于摩洛哥JebelIrhoud遗址,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对这个头骨化石进行的电脑重建,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而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古人类,即人族动物(hominins)。这场大迁徙的时间要比第二次早得多。在过去,考古学家把它最早的时间确定在~万年前,证据是年在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Dmanisi)遗址发现的直立人(Homoerectus)骨骼化石和石器。
但是,7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确认的人族动物走出非洲的时间,比原先大幅提前。这支由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11家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陕西省蓝田县*土高原上的上陈旧石器遗址发现了数十件被认为是由古人类打造的石头工具,将人族动物走出非洲的时间提前到万年前,比德玛尼西遗址早了整整27~35万年。
在这项发现之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古人类是距今万年前的“直立人”元谋人,其证据是两枚成年人的门齿化石。但其年代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只能被追溯到60~70万年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将“直立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提前。带领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博士在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时表示:目前阶段,上陈遗址只能说明“宽泛意义上的古人类”已在万年前来到亚洲。
这项研究共从17个原生土壤层位中出土96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钻孔器、石锤、手镐和两面器,此外还在附近发现了鹿下颌骨断块,以及牛科动物和其它动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但是,在没有伴随骨骼化石出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单用器物来证明古人类的存在?这在考古学界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化石才是足够稳妥的证据。但是在《大西洋月刊》对此项研究的报道中,接受采访的论文作者和与此研究无关的外部专家都认为这些器物是足够充分的证据。
因为一方面,这些石器都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另一方面,*土高原是大量沙尘堆积而成,本没有石头,而在考古发掘的地层,这些有人为加工痕迹的石器是最大的石头,这说明这些石器构造的改变并非自然地质过程引发。
上述《财新》的报道也提到:此前,中国重庆龙骨坡、安徽繁昌人字洞、湖北建始洞穴等地皆有古人类遗址出土,研究者也曾将其古人类、其他古生物化石及石器追溯到万年前。但是朱照宇表示由于这些遗址多在洞穴之中,地层不连续,受到沉积物干扰,结合技术性局限,因此研究结论未在国际上获得普遍承认。而这次蓝田上陈旧石器遗址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地层连续。
论文中使用的“人族动物”(Hominin)概念,是指古人类学分类中人族(Hominini)下的全部动物,如今仅存一个亚种,即我们“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或者叫“晚期智人”(Homosapienssapiens)。此外,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族范畴还包括诸多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包括尼安德特人(Homoneanderthalensis)、直立人、能人(Homohabilis),以及多种南猿(Australopithecus),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站立的姿态、双足行走、较大的大脑,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其中一些还会以语言交流。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族动物(hominin)——乍得沙赫人——头骨化石(“图迈”)复制品,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在非洲,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族动物是2年在中非乍得发现的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tchadensis),距今约万年。当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头骨化石,将其取名为“图迈”(Touma),意为“生命的希望”。
题图为电影《1太空漫游》截图,来自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