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的中东富国,利比亚曾经在*治强人卡扎菲的领导下风光一时,但这样一个富国却在年北非爆发的茉莉花革命中被彻底埋葬,在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冲击下,卡扎菲*府在本国反对派以及北约国家的打击下轰然倒塌,利比亚终于迎来了没有卡扎菲的新时代。
但,这样的新时代却成为多万利比亚人民名副其实的噩梦,因为虽然没有了卡扎菲的独裁,但却也没有了强有力的中央*府,利比亚在卡扎菲死后,瞬间陷入了山头林立、各自为*的混乱局面。
从年到年的5年时间里,利比亚境内至少出现了个武装集团,局势体现为2个*府和3股势力并存,因为持续不断的战乱,靠出口为生的利比亚石油产量锐减,GDP更是一落千丈。
从年宗派势力上台开始,和世俗派关系迅速恶化。而就在世俗派与宗派势力打得不可开交时,极端武装“伊斯兰国”趁虚而入,一度攻占了利比亚沿海多个城镇,威胁到了世俗派和宗派势力的根本利益。
在共同的威胁之下,世俗派与宗派势力不得不放下内讧联合反恐,年4月,两派经过艰苦的拉锯式谈判,终于勉强接受联合国倡议组建了民族团结*府(GNA)。
不过,民族团结*府先天缺乏战斗力,虽然得到了美英等大国的支持,但依然无法阻止世俗*阀哈夫塔尔的异*突起。
作为卡扎菲生前的战友,哈夫塔尔虽曾与卡扎菲并肩作战,但在利比亚和乍得的战争后早已和卡扎菲分道扬镳,从年更是流亡美国。
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后,哈夫塔尔返回利比亚,依靠美国的支持吸纳了大量卡扎菲的*羽,成为推翻卡扎菲的强大力量,卡扎菲死后更是占据利比亚东部和南部,武装数量达到6万人,背后受到埃及、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支持。
而同样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族团结*府作为后卡扎菲时代的合法*府,因烂泥扶不上墙,不得不靠西方国家的扶持苟延残喘,包括打击“伊斯兰国”。
年12月初,民族团结*府打击“伊斯兰国”的苏尔特大战才进入尾声,哈夫塔尔对民族团结*府的攻击就随之而来,民族团结*府再度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因为利比亚一直以来都是非洲难民偷渡欧洲的窗口,而难民问题是当前欧盟国家最焦头烂额的存在,如果利比亚统一并产生强有力的中央*府,再加上欧盟的拉拢,难民数量必然被控制,这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所以美国希望孱弱的民族团结*府继续执*,以通过难民问题继续牵制和压制欧盟。
而土耳其作为中东难民进入欧盟的屏障,一直以来也时常以难民问题要挟欧盟。面对同样有难民问题的利比亚,土耳其自然是异常“亲切”。所以虽然和美国剑拔弩张,但土耳其同样也成为民族团结*府的有力盟友,而一个孱弱的民族团结*府理论上更有利于土耳其在利比亚及地中海扩张影响力,所以埃尔多安对民族团结*府的支持不遗余力,甚至一再表示要出兵帮助民族团结*府稳固江山。
美国的两头下注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历史传统摆在那里,况且就算美国公然玩左右逢源,哈夫塔尔也不能把自己的靠山怎么样,但土耳其的搅局让哈夫塔尔怒不可遏。
卡扎菲*府倒台后,经过长达7年的战争,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从利比亚东部和南部开始,逐步控制了利比亚超过97%的土地,民族团结*府手里的底盘只剩下首都的黎波里及附近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耳其议会于年12月5日高票数批准了土耳其与利比亚就划定海上边界签署的协议,土耳其获得了在利比亚大陆架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权利,而土耳其与民族团结*府签订的协议也彻底激怒了周边的希腊、埃及和塞浦路斯,使其更加倒向哈夫塔尔。
更重要的是,民族团结*府作为亲西方的*府,是天然反俄的,因此虽然哈夫塔尔对俄罗斯并不像阿萨德那样亲密,但俄罗斯依然是哈夫塔尔坚定的支持者,日前意大利媒体就报道有数千名俄罗斯雇佣*已经进入了利比亚帮助利比亚国民*武装作战,而不管雇佣兵是否名副其实,俄罗斯对哈夫塔尔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而相比于美国的左右摇摆,俄罗斯为巩固并扩张反美据点,在世界各地的作风从来都比美国硬朗,再加上哈夫塔尔本身实力就远远强过民族团结*府。所以哈夫塔尔在联合国警告不要进攻的黎波里时,哈夫塔尔针锋相对地在的黎波里上空设置了禁飞区,并击落了2架分别隶属于属于意大利空*和美国空*非洲司令部的MQ-9无人机。
美国和意大利尚且如此,土耳其的TB-2无人机就更被哈夫塔尔追着打。
早在年7月21日,国民*就曾在的黎波里上空击落过1架土*无人机,8月21日更是突袭了祖瓦拉机场,炸毁2个藏有土耳其无人机的机库。
年12月12日,哈夫塔尔下达了总攻的黎波里的命令,国民*向首都的黎波里的“心脏地带”发起最后的进攻。在进攻期间,国民*空*和防空部队击落了“十余架”土耳其无人机。
面对岌岌可危的民族团结*府,土耳其上蹿下跳,不断插手干预利比亚内战。因此哈夫塔尔在12月11日封锁了利比亚海岸线,宣称对任何可疑的土耳其船只开火,不但要阻止土耳其持续向民族团结*府提供重型武器,更要防止土耳其援*在利比亚海岸抢滩登陆。
而哈夫塔尔的进攻速度似乎超过了土耳其的预想,尽管民族团结*府嘲笑哈夫塔尔的总攻是“最后一次自杀”,但与民族团结*府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外交官们陆续开始逃离利比亚,他们从的黎波里西部的德尚祖尔辗转北上,而后通过港口乘船离开利比亚。7年之后,利比亚似乎要再度迎来统一的曙光。
不过,哈夫塔尔的统一之战似乎并不被西方看好,尽管他们的外交官纷纷撤离,但因为一个统一的利比亚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哈夫塔尔即便能够统一利比亚,也不代表利比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在哈夫塔尔高歌猛进时,西方媒体却发出了“哈尔塔夫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吗?”的灵*之问。而不管他们是不是想要一个真正世俗化的利比亚,这都表明西方国家并不欢迎这个世俗化的利比亚*阀。
而世俗化的标签似乎也意味着哈夫塔尔不可能成为下一个独裁的卡扎菲。但问题是在这样一个由部族糅合而成的国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治强人,利比亚到底该如何在强邻环伺中享受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伊拉克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所以,哈夫塔尔的成功“统一”非但不是结束,反而是新挑战的开始,而现年76岁的哈夫塔尔,到底能不能看到心爱的祖国“步入正轨”,是个真正的未知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